试卷名称: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2

上一题: 魏晋时期,把“中国”与“华夏”两词组合起来,称为( )。
下一题: 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( )。
填空题

商汤灭夏,建立商朝,定都于亳,任用( )为相。  

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

商汤灭夏,建立商朝,定都于亳,任用( )为相。
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( )。
世界三大宗教是( )、( )和( )。
最早把“教育”连起来用的是( ):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。”
“内廷四阁”指承德文津阁、紫禁城文渊阁、( )和沈阳文溯阁;“宫外三阁”指( )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。
现代大画家( )擅长画虾,徐悲鸿擅长画马。
李白的《哭晁卿衡》写的是日本人( )。
孔子提出了很多有关教育的观点,比如说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。( ) 正确 错误
( )是指男方聘媒到女方说亲并送礼。 纳吉 问名 纳征 纳采
“心学”认为“心”即“理”,是主观唯心主义。“知行合一”“致良知”的主张是明代思想家( )提出的。
( )时期,中国人已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确定为365.25天。
( )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,着重记述了中国古代纺织、制瓷、采煤、炼铁和火药等方面的内容,记录了明末清初的生产技术,被誉为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,作者是宋应星。
李白的《将进酒》中,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下一句是( )。
( )是因结婚时,夫妻二人并坐,将二人一缕头发束在一起而得名。
号的起源虽然很早,但其流行乃是明清之后。( ) 正确 错误
仓颉造字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广泛流传。( ) 正确 错误
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我国( )。 西北 东北 西南 东南
元朝政府曾经实行残酷的民族政策,把全国人民分为( )四个等级。 色目人、蒙古人、汉人、南人 蒙古人、汉人、南人、色目人 蒙古人、南人、色目人、汉人 蒙古人、色目人、汉人、南人
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是禅宗六祖( )之作。 神秀 慧可 僧璨 慧能
西安标志大雁塔的造型是( )。 楼阁式 密檐式 喇嘛式 金刚宝座式

相关试卷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4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3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2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1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0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9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8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7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6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5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4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3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2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1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0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9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8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7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6

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