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外语类在职攻硕英语联考 >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2
魏晋时期,把“中国”与“华夏”两词组合起来,称为( )。
商汤灭夏,建立商朝,定都于亳,任用( )为相。
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( )。
“心学”认为“心”即“理”,是主观唯心主义。“知行合一”“致良知”的主张是明代思想家( )提出的。
世界三大宗教是( )、( )和( )。
最早把“教育”连起来用的是( ):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。”
“内廷四阁”指承德文津阁、紫禁城文渊阁、( )和沈阳文溯阁;“宫外三阁”指( )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。
( )时期,中国人已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确定为365.25天。
( )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,着重记述了中国古代纺织、制瓷、采煤、炼铁和火药等方面的内容,记录了明末清初的生产技术,被誉为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,作者是宋应星。
唐太宗的昭陵规模宏大。据记载,园内陵冢四周建有方城并四面开门:东有青龙门,西有白虎门,南有( ),北有玄武门。
李白的《将进酒》中,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下一句是( )。
周朴园是曹禺剧作( )中的人物。
现代大画家( )擅长画虾,徐悲鸿擅长画马。
皇帝使用的印章被称为( )。
( )是因结婚时,夫妻二人并坐,将二人一缕头发束在一起而得名。
李白的《哭晁卿衡》写的是日本人( )。
号的起源虽然很早,但其流行乃是明清之后。( ) 正确 错误
仓颉造字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广泛流传。( ) 正确 错误
孔子提出了很多有关教育的观点,比如说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。( ) 正确 错误
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我国( )。 西北 东北 西南 东南

    相关试卷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4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3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2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1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30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9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8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7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6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5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4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3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2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1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20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9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8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7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6

    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(中国文化要略)模拟试卷15